动态资讯

聚焦两会:后疫情时代,健康管理三个转变

来源:人民日报发布时间:2020-06-01

后疫情时代,健康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全民健康水平亟待提高。研究表明全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7亿、脑卒中患者1300万、冠心病患者1100万;糖尿病患者超过9700万;慢阻肺患者近1亿;每年新发癌症病例月380万,总体癌症发病率平均每年上升3.9%左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导致的疾病负担占疾病总负担的70%以上。慢病呈“井喷”趋势;旧的传染病没有完全消灭,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

在后疫情时代健康管理需要完成新的“三个转变”:

1、由单纯医疗服务向医疗与公共卫生的综合服务转变;

2、由单纯慢性疾病防控模式向防病防疫并重模式转变;

3由单纯医学指标管理向多维健康影响因素管理转变。

94b45f6c21bc4142871e6bc2c5c76c1a.png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委 曾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于20206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针对公民健康素养水平偏低,健康观念中存在“假、错、偏”等现象,明确国家应建立健康教育制度,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及其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健康知识和技能核心信息发布制度等。

 

新冠疫情给中国健康管理思考之一就健康管理定位的转变,慢病疫病并重,健康管理行动需聚集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因素,包括生活行为方式、生产方式、环境和医疗服务等问题。针对重点疾病重点人群以及不同生命周期所面临的突出的问题,提出明确的建议,做出系统的安排。健康管理不局限于单纯医学指标管理,而是向多维健康影响因素管理转变,站在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的角度,根据个体或群体的健康状况结合个体遗传特征进行全面监测、分析和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精细化的健康管理,通过基因检测与传统检查项目共同进行高危人群的疾病风险预测、疾病的预防、预后的评估以及复发的监测,一般针对慢病非传染性疾病,精准健康管理将推动基于遗传、生化、环境和健康管理等多因素健康管理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并通过知识网络进行精准的疾病预防、危险因素的干预乃至健康指导,建立优质的健康管理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创建健康环境、提倡健康产业,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2020两会上代表提到发挥基层医疗、社区街道“毛细血管”作用的重要性。建立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就诊就医制度,是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方向,新冠疫情使以社区为基础的防控行动得到了空前强化。

“健康管理”就是一个融合了预防保健和诊疗服务的整体,是医院与社区密切联系的桥梁,“健联体”就是健康管理师的同盟,可以助力实现区域健康资源共享。通过健康管理师签约服务机制,让居民签约后享有针对性的全程健康管理服务。


分享到:
>